作者: | 李万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 吕世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范广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 李跃清,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 610072; 陈雷华, 陕西省气象局, 西安 710014 |
会议名称: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 | 北京 |
会议时间: | 2014-11-03 |
主办单位: | 中国气象学会 |
关键词: | 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较强/弱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东亚夏季风强度%沙尘暴 |
摘要: | 本文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降水的季节、年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该区域降水的强度和频次、雨量及其季节配额都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前者远大于后者;各季降水的频次、雨量和强度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夏季增幅最大,冬季最小.2)弱降水(强度小于1mm day-1)的频次和雨量也以夏季最大,冬、春、秋季相当,但其对总降水频次和雨量的贡献却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各季弱降水的频次和雨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其对总降水的贡献都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说明较高地形更利于发生较强降水:弱降水对频次的贡献总是显胜于对雨量的贡献.3)各季是否干旱主要取决于较强降水(强度不小于1mm day-1):四季较强降水的强度、频次和雨量及其对总降水的贡献均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且都随海拔升高而加大,证实海拔越高越易发生较强降水,但冬季较强降水的强度及其对总降水的贡献均随海拔升高而下降.4) 1971-2005年,冬、春季及全年的弱降水、较强降水及总降水的雨量和频次都显呈增加趋势(高处尤为显著),秋季的略显增加,夏季的却有所减少:较强降水对总降水变化趋势的贡献远胜于弱降水,各季及全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完全取决于较强降水,但弱降水对总频次的贡献也不能忽视.5) 1951-2005年间较强、弱降水与总降水频次和雨量的年代际序列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夏、春、秋季的较强降水决定着总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弱降水对总降水频次变化的贡献也不容忽略.6) 1971-2005年各季及全年较强、弱降水及总降水的雨量和频次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间均以负相关为主,说明随着夏季风的总体减弱,各季及全年的雨量和降水频次均有所增加(冬、春季尤为显著),总体而言,东亚夏季风减弱有利于该区域发生降水.7)沙尘暴与降水间以相互抑制为主,降水越多,越不利于当季和下季发生沙尘暴,随着冬、春季降水增多,冬、春和夏季沙尘暴明显在减少:夏季降水与当季和秋季沙尘暴间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夏季降水和夏、秋季沙尘暴一致减少的变化趋势掩盖了二者间的相互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