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德池, 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3; 季晨曦, 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3; 崔阳, 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3; 李怡宏,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朱国森, 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3; 申小维,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
会议名称: | 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 | 西安 |
会议时间: | 2014-05 |
主办单位: | 中国金属学会 |
关键词: | RH%脱碳%提升气体流量 |
摘要: | 本文通过对首钢京唐IF钢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RH结束碳含量与对应转炉出站碳含量的关系,得出转炉出钢碳含量理想范围在(225~375)×10-6,氧含量在(500~900)×10-6;通过不同脱碳方式与RH到站碳氧含量的关系,得出氧含量为600×10-6可作为自然脱碳和强制脱碳的分界线,氧含量>600ppm时,采用自然脱碳,反之,则采用强制脱碳.RH脱碳前期可能由于提升气体流量的限制碳氧反应不充分,在脱碳后期,由于提升气体流量的增加,脱碳13min到破空阶段碳含量显著降低.因此,需改进RH精炼过程中提升气体流量控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