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杜长胜, 中国戏曲学院 |
会议名称: | 2009年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 | 齐齐哈尔 |
会议时间: | 2009-07-25 |
主办单位: | 中国高教学会 |
关键词: | 京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班 |
摘要: | “文革”十年使京剧人才培养工作基本停滞。“文革”后,京剧艺术后继乏人,名家名角匮乏,技艺技能流失的矛盾愈益突出。在此背景下,以培养能在21世纪担当重任的京剧艺术尖子人才为目标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应运而生。从1996年至2008年四届“青研班”,探索形成了“三个工程”、“两个导师”、“三项并举”、“集中学习理论,回团搞实践”,汇聚全国180位京剧界和文化界前辈艺术家、理论家传艺授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京剧和对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一个新创举。“青研班”无论是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管理方式、艺术实践等方面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这一文化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对新时期艺术教育和艺术专门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