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罗检秋,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
会议名称: |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 |
会议地点: | 北京 |
会议时间: | 2009-05-06 |
主办单位: | 北京大学 |
关键词: | 五四时期%京剧%精英思想%大众文化 |
摘要: | 从戊戌、辛亥到五四,新思潮逐步发展,或多或少地渗透于大众文化,但其情形较为复杂,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文化沟通并非随新思潮的发展而增强。在京、津、沪等新思潮的核心地带,入园看戏仍是近代市民的主要文化娱乐,两者不免发生关联。一些论著提到,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高涨之时,戏剧舞台上出现了关怀时事的“改良新戏”,且颇有社会影响,但据笔者考察,这些“改良新戏”并非京剧主流,而且在民初以后衰落了。1917年至1919年,《新青年》等刊物发动讨论戏剧,批评或否定了京剧,相关讨论延续至20年代。五四思潮与大众文化、或者说士庶文化的复杂关系至今仍扑溯迷离。本文以京剧舞台为个案,探讨新思潮与大众文化的交融、冲突和歧异。五四思潮对京剧的冲击异常激烈,对京剧改良更是意义重大,但它与京剧舞台只有表层的、局部的契合,两者根本取向存在显著歧异。透过考察京剧舞台,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五四思潮的社会影响,进一步认识精英思想与大众文化的复杂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