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兑,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广州 510275 |
会议名称: |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 | 广州 |
会议时间: | 2007-11-22 |
主办单位: | 中国气象学会 |
关键词: | 城市区域%霾%雾%天气预警%空气质量 |
摘要: |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霾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在平面时已达到饱和的水汽压,对相当于球而的云雾滴来讲就是未饱和的,那样云雾滴就会蒸发;在水汽条件不变时,云雾滴由于蒸发而变小,导致它的甲衡水汽压升高,则更易蒸发掉。在不饱和大气中小于数pm的云雾滴必然蒸发,而且伴随着蒸发云雾滴尺度会进一步变小,导致曲率越来越大,蒸发速率越来越快。过去错误认为凝结核可以在低相对湿度情况下产生凝结生成雾滴的观点,是忽视了粒子曲率作用的结果,将实验室大颗粒(常常达mm量级)的吸湿性特征,延用至次微米粒子造成的。 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即重要又主要的物理过程,云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可见标志。在云雾中必然存在凝结或凝华过程,因而必然伴随着潜热释放,这就使云雾内的温度高于环境,在云雾内必然盛行微弱的上升气流,不可能是下沉气流,这些宏观过程在霾层内是不存在的,因而成为识别雾与霾的重要的宏观动力条件。在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时,在排除降水、吹雪、雷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等等视程障碍现象的情况下,通过调试相对湿度,使得雾与轻雾反映自然的年际与年代际气候波动,而霾反映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其限值大体在90%左右,与美国和英国讨论霾影响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中使用的相对湿度限值相同,他们都去除了相对湿度大于90%的资料,只研究了相对湿度小于90%时的能见度变化趋势。进行棚对湿度订正才能确保资料的高质量。近年米由于人类活动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1980年代以来火幅增加的霾日,绝大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气溶胶细粒子污染造成的。依据这些研究,给出了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介绍了有关省霾与雾观测的标准,和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