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会议

一种新的可吸入颗粒物毒理实验方法--质粒DNA评价法

作者: 邵龙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 李金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 赵厚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 时宗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 吕森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 Jones T.P., School of Biosciences Cardiff University U.K; Richards R.J., School of Biosciences Cardiff University U.K
会议名称: 第十一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会议地点: 济南
会议时间: 2004-10-01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质粒DNA评价法%氧化性损伤%毒理机制
摘要:   质粒DNA评价法是国际上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快速、简便地定量评价颗粒物氧化性损伤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颗粒物对质粒DNA损伤后会使原始的超螺旋DNA被破坏成松驰状和线化DNA,利用电泳凝胶及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以松驰和线化占总质粒的百分比作为颗粒物的生物活性,以此来评价大气颗粒物的毒性.利用这一方法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对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进行了的初步研究表明,PM2.5的氧化性损伤能力大于PM10;沙尘暴期间大气颗粒物的氧化性损伤低于非沙尘暴样品;夏季样品低于冬季,市区样品低于郊区.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