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衍青 |
作者单位: | 宁夏师范学院 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刊名: | 民族艺林 |
年: | 2016 |
关键词: | 民国%流寓%宁夏%京剧 |
摘要: | 京剧在民国初年传入宁夏,其艺术魅力危及流行于银川等地的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班社,艺人纷纷改学京剧,出现了京剧与梆子"两下锅"的演出模式.20世纪30年代,宁夏有了土生土长的京剧伶人.随着京津冀等地的京剧名角来到宁夏,至30年代中后期,"京秦合演"的局面出现,京剧规范的表演模式与名角的精湛演技大益于秦腔的剧目发展与技艺精进,流寓宁夏的京剧艺人对京剧在宁夏的传播及秦腔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作者: | 刘衍青 |
作者单位: | 宁夏师范学院 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刊名: | 民族艺林 |
年: | 2016 |
关键词: | 民国%流寓%宁夏%京剧 |
摘要: | 京剧在民国初年传入宁夏,其艺术魅力危及流行于银川等地的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班社,艺人纷纷改学京剧,出现了京剧与梆子"两下锅"的演出模式.20世纪30年代,宁夏有了土生土长的京剧伶人.随着京津冀等地的京剧名角来到宁夏,至30年代中后期,"京秦合演"的局面出现,京剧规范的表演模式与名角的精湛演技大益于秦腔的剧目发展与技艺精进,流寓宁夏的京剧艺人对京剧在宁夏的传播及秦腔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