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

作者: 张士闪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东济南
刊名: 思想战线
年: 2017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代乡村%社区发展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以及中国10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特别是鲁中地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实践表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顺应当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社会态势,在乡村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促进“城乡民俗连续体”的良性重构意义重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

作者: 张士闪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东济南
刊名: 思想战线
年: 2017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代乡村%社区发展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以及中国10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特别是鲁中地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实践表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顺应当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社会态势,在乡村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促进“城乡民俗连续体”的良性重构意义重大。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