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期刊

“遗产资源论”视域下的凤翔泥塑——兼谈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多元

作者: 孟凡行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刊名: 艺术探索
年: 2017
关键词: 艺术%乡村建设%遗产资源论%凤翔泥塑%社会终端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大规模开展,乡村资源尤其是优势人力资源被大量吸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乡村的大规模溃败,重新评估中国乡村的状况和进行乡村建设实践成为上到中央下到乡民的共识.在新一轮的乡村建设理论构建和实践中,原先一般被视为局外力量的艺术和艺术家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既涉及乡村景观的改造,也有对乡村情感和精神的关照.这一过程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运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背后则经历了将乡村文化从视为遗产到看作资源的认识论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反映到具体的手工艺层面,往往伴随着手艺人群体微权力生态的重塑和手艺人身份和功能的变化,一些手艺人得以成为“社会终端”.而“社会终端”的变革,可能是中国乡村的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

“遗产资源论”视域下的凤翔泥塑——兼谈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多元

作者: 孟凡行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刊名: 艺术探索
年: 2017
关键词: 艺术%乡村建设%遗产资源论%凤翔泥塑%社会终端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大规模开展,乡村资源尤其是优势人力资源被大量吸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乡村的大规模溃败,重新评估中国乡村的状况和进行乡村建设实践成为上到中央下到乡民的共识.在新一轮的乡村建设理论构建和实践中,原先一般被视为局外力量的艺术和艺术家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既涉及乡村景观的改造,也有对乡村情感和精神的关照.这一过程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运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背后则经历了将乡村文化从视为遗产到看作资源的认识论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反映到具体的手工艺层面,往往伴随着手艺人群体微权力生态的重塑和手艺人身份和功能的变化,一些手艺人得以成为“社会终端”.而“社会终端”的变革,可能是中国乡村的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