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向阳 |
作者单位: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
刊名: | 视听 |
年: | 2016 |
关键词: | 沙家浜%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表征 |
摘要: | 在视觉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图像成为强有力的表征形式。1964年7月沪剧《芦荡火种》戏单和1970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封面这两幅图像,虽然都与《沙家浜》有关,但这两个相关的图像分别作为“十七年”时期和“文革”时期的文艺符号,从意义的生成、承继与变迁中折射出两个不同时期文学场的复杂机制。 |
作者: | 宋向阳 |
作者单位: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
刊名: | 视听 |
年: | 2016 |
关键词: | 沙家浜%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表征 |
摘要: | 在视觉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图像成为强有力的表征形式。1964年7月沪剧《芦荡火种》戏单和1970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封面这两幅图像,虽然都与《沙家浜》有关,但这两个相关的图像分别作为“十七年”时期和“文革”时期的文艺符号,从意义的生成、承继与变迁中折射出两个不同时期文学场的复杂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