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期刊

那些消逝的理想与爱情——肖邦《雨滴》简析

作者: 肖惠嘉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 广州510006
刊名: 科技创新导报
年: 2013
关键词: 19世纪%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
摘要: 西欧的19世纪,是刀剑与火药舍我其谁的时代.西欧的19世纪,是灵魂与艺术喷涌勃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世界成长起来的肖邦,注定他一身才华不能空负,献给他最崇高的理想与祖国.1848年对于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与革命者来说是沉痛的,年仅39岁的肖邦不得不永远沉眠地下.即便世人认为他终于可以从那些爱恨国仇中解脱,但他还是希望活着的罢;渴望着他爱情的回归,期望着他国家的复兴,只是这些理想,都已离他而去了.这曲《雨滴》又名“降D大调前奏曲”,是肖邦24首钢琴前奏曲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一首,与其说是对自然的模仿,不如说是对命运的控诉.他用无声的呐喊,祭奠他消逝的理想与爱情.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