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京剧与上海都市社会(1867—1949)

作者: 徐剑雄
专业: 中国近代史
导师: 苏智良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京剧;上海文化;都市文化
摘要: 上海的戏剧活动,始于元代。入明以后,戏剧繁盛,出现诸腔竞争的局面。明中叶到清前期,上海地区的戏剧以昆曲为主。1843年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上海被迫对外开放。开埠后的上海,经济日益繁荣,人口急剧增长,都市化速度和规模空前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西方的声、光、化、电被引进上海,应用到城市生产和生活之中。伴随着上海都市化的进程,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兴盛起来。1867年京剧南下上海,受到上海人的热情欢迎,京剧流行,茶园斯盛。为了适应上海经济和人文环境,京剧在上海不断改革。经过京昆、京徽、京梆合演,京剧吸纳各剧种的精华,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京剧——南派京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海京剧经过短暂改良风潮后,迅速走上市场化、通俗化、大众化发展道路。二、三十年代,机关布景的连台本戏盛行,京剧成为大众流行艺术,一批海派京剧名角应时而生,其中,周信芳和盖叫天的影响最大,成为海派京剧艺术的代表,海派京剧全面兴盛。在近代上海,京剧作为大众艺术,时刻以市民的欣赏趣味为转移,流行剧目是市民口味制造出来的。京剧对集聚上海的地方戏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上海戏剧的繁荣;京剧与近代上海传媒也有紧密关系;电影成长为近代都市大众娱乐与京剧的支撑是分不开的;海派京剧和京派京剧各有千秋,从海派京居本身可以揭示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海派京剧,是一种大众流行艺术,进戏院看京剧表演是上海一项大众娱乐。京剧的流行,使京剧名伶成为戏迷追捧的对象,捧角成了一种娱乐,捧角者的心态是对社会变革带来冲击的反应。京剧传到上海后,京剧票房纷纷建立,它成为都市中产阶层自娱自乐的处所。京剧的发展与上海社会变革有紧密联系,京剧深刻地影响了上海社会;京剧伶人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中改变着自己,以适应着社会的发展。京剧女伶在上海的崛起,折射了近代上海乃至中国社会变迁的一面;从京剧名伶身上可以看出,传统观念变革的艰难。在近代,京剧,作为一种大众流行艺术与上海这个城市、与城市里的大众有着紧密的关系,它是市民精神生活的食粮,它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它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