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阿拉善高原风沙运动与沙漠化研究

作者: 姚正毅
专业: 自然地理学
导师: 王涛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阿拉善高原;风况;风沙运动;沙丘移动;沙漠化
摘要: 阿拉善高原地处我国西北,是我国主要沙尘暴源地之一。阿拉善高原发生的沙尘暴向东最远可到达北太平洋中部,向南最远可抵长江沿线,影响范围涉及大半个中国。阿拉善高原上分布着三条流沙带,串联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及巴丹吉林沙漠和亚玛雷克沙漠,是风沙运动最活跃之处。三条流沙带的形成过程、风沙活动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野外观测、风洞实验和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等技术手段,对阿拉善高原风沙运动情况和沙漠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阿拉善高原现代沙漠沙物质源自第三系地层和第四系地层的冲积、洪积及湖相沉积物。三条流沙带沙物质来源各不相同。中泉子沙物质主要为就地起沙,但有少量来自巴丹吉林沙漠的沙物质及来自南部岩石风化产物的加入。孟根沙物质大部分来自巴丹吉林沙漠,也有少部分来自沿途岩石风化产物的加入。乌力吉沙丘沙来源基本相同,主要源于当地古河流冲积沙,而非源于西北方向的巴丹吉林沙漠。 (2)阿拉善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压场主要受蒙古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印度低压等天气系统影响,并且处在几条冷空气路径交汇处,冬春季大风频繁,是我国沙尘暴频发中心之一。大风日数区域分布特征是以雅布赖山为界,西北多东南少。 (3)野外观测表明,风沙流结构呈指数形式,但在近地表(O~2cm)偏离指数规律。年最大可能合成输沙量计算结果显示,孟根输沙量最大,为31510.1kg/m·a;乌力吉输沙量居中,为13467.5kg/m·a;中泉子合成输沙量最小,为4553.5kg/m.a。与其他一些地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阿拉善高原风沙运动非常活跃。 (4)卫星遥感监测表明,乌力吉流沙带沙丘在1973~2000年间平均移动速度为5.3m/a,并且移动速度有增大的趋势。孟根沙丘的规模相对较小,199l~2000年间平均移动速度为9.1rrda。两个流沙带的沙丘移动与流沙带走向一致,表明流沙带是由风力吹扬所致。 (5)2000年阿拉善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666232.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48﹪,沙漠和沙地面积7615459.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16﹪,两者之和为11281692.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7.65﹪,.阿拉善高原的沙漠化形势非常严峻。1996~2002年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动态遥感调查结果表明:荒漠景观面积为223204.63km2,占全盟面积的92.89﹪,并呈现逐年扩大趋势。几个大沙漠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也都呈现面积逐年扩大趋势。 对典型区域的沙漠化动态遥感监测(1990~2002年)表明,相当部分的中度沙丘活化或流沙入侵(2a)转化为轻度沙丘活化或流沙入侵(1a),显示部分沙漠化土地出现了逆转,与此同时,相当部分的重度沙丘活化或流沙入侵(3a)转化为严重沙丘活化或流沙入侵(4a),显示部分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在监测区同时可以看到沙漠化正、逆演化过程的存在。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