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中国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及其问题和对策

作者: 杜娟
专业: 农业推广
导师: 赵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中国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
摘要: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在解决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效益低、环境恶化、沙尘暴频发、农田土壤风蚀沙化等一系列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中的实际作用,通过对该区域的典型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区有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效果及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结果:1、保护性耕作具有多重技术效果:(1)在风蚀防治方面,通过对沙地、草地、传统翻耕农田和保护性耕作农田等不同地表覆盖<0.05mm悬移质颗粒分析表明,传统翻耕农田占30.87%,保护性耕作占28.36%,草地占18.99%,沙地占0.62%;(2)在土壤生态改善方面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水分增加,表层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养分状况改善。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生态有正负不同效应,但总体效应更有利于农田生态保护和作物生长;(3)在增产方面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我国北方的几种主要作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增幅最高达24.19%(籽瓜),玉米平均增产8.2%,最低也有5%(小麦),也有个别地区由于技术实施问题表现减产。在保护耕作中,深松玉米可增产28.41%;免耕可增产14.97%;(4)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几种主要作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节本增效效果,其中尤以经济作物节本增效的优势突出。啤酒大麦其节本高达70~110元/亩,增收达84.54元/亩;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性耕作在粮食增产、农民节本增效上均具有显著的效果。2、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北方旱区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1)技术体系发展不完善,其对策是利用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来打破传统的种植方式;(2)士壤低温问题,其对策是利用品种选择和深松等生物、生态和农艺措施进行有益补偿;(3)杂草控制问题,其对策主要是利用生物和化学以及农艺措施的综合方法来防治消灭杂草蔓延。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