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作者: 陆晓璞
专业: 文艺学
导师: 黄石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扬州大学
关键词: 红色经典作品;《智取威虎山》;人物形象;时代特征;审美价值;叙事策略
摘要: 绪论梳理了“红色经典”的来龙去脉,概述了“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红色经典”检索,共检索到683篇学术论文,大多从美学、语言学、音乐学、历史文化学等角度切入研究,而研究《智取威虎山》的学位论文主要以样板戏版为主。
  论文主体内容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以《智取威虎山》“红色经典化”的脉络展开,按照《智取威虎山》经典建构的过程,分为“文革前”、“文革时期”两个阶段,探究《智取威虎山》经历多次改编,不同的艺术形式所表达出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二章采取文本分析和综合比较的方法,从人物塑造和情节增删两方面入手,梳理出不同版本《智取威虎山》(包括话剧、京剧、样板戏、电影)的创作变化情况。纵观整个《智取威虎山》的改编史,情节的增删还是较为频繁的,而不同版本的《智取威虎山》的人物形象塑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心人物的位移;二是反面人物的变化;三是中间人物的出彩。
  第三章分析了“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重构的主要原因:一是信仰迷失与英雄企盼,二是高频节奏与怀旧心理,三是“娱乐至上”与“寓教于乐”。笔者梳理了徐克版《智取威虎山3D》“重构”的内容,首先是人物形象的重构,其次是增添了“打虎”与“重逢”的故事情节,再次是3D技术带来的全新审美体验。
  第四章反思了“红色经典”作品建构与重构中存在的问题,即包括消费策略误读观众需求、泛人性化稀释人物形象和解构叙事迎合消费大众。同时探讨了经典建构与重构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受众诉求与重构定位。任何一种文艺创作都离不开受众,而针对不同的受众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审美需求。其次,文化诉求与经典重构。重构者要把握“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理解广大受众的文化诉求。其三,叙事策略与重构经典。叙事策略运用得当,“红色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就能够取得成功,否则就不可能成功。
  结语认为“红色经典”的意义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红色经典”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二,“红色经典”崇尚英雄主义精神。其三,“红色经典”诠释无私奉献精神。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