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以趣味活动为主的积极情绪干预对农村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及正性体验的影响

作者: 陈晓琳
专业: 护理学
导师: 尹志勤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关键词: 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空巢老人;趣味活动
摘要: [背景]随着空巢老人的日趋增加,其身心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长期缺乏亲情慰藉、生活单调,加之躯体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更高。长期的焦虑、抑郁状态,容易致使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受损,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也日趋增加。目前在国外,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的积极情绪干预的项目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研究者多倾向将焦点放在老年人以及癌症患者身上,并收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其身心健康得到有效改善。但目前国内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感受等方面,对其积极情绪的关注较少,且尚未见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通过激发和增加空巢老年人积极情绪的干预形式来维持其身心健康的研究。而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都是积极情绪提升的最有力的活动形式。因此,有必要探讨以趣味活动为主的积极情绪干预对我国空巢老人的适用性,为社区工作人员在今后开展更有效的干预活动提供实证依据。
  [目的]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以趣味活动为主的积极情绪干预,探讨其对农村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以及正性体验的影响,为社区工作人员在今后开展更有效的干预活动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温州市两个行政村的空巢老人共92例,将空巢老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对照组43例。两组空巢老人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人均年收入、两周患病率、慢性病发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空巢老人进行常规社区活动,具体包括:社区讲座,庙会,日常娱乐活动如看电视、打牌、下棋等。干预组空巢老人在参与常规社区活动的基础上,接受为期7个月的积极情绪干预,干预形式以趣味活动为主,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学习与讨论。每次干预均以手指操作为热身,干预结束后给老人发放一些小礼物以资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以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正性体验为主要测量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完成后1周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价积极情绪干预的干预效果。在干预的第10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相同的问卷对两组进行评估,进一步评价干预方法对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以及正性体验的长期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多元广义估计方程来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积极情绪干预完成后干预组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正性体验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第10个月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抑郁得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其MCS得分、正性体验得分则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而焦虑得分、PCS得分比较两组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元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在调整空巢老人的年龄、性别、子女探望频率、人均年收入、文化水平、职业、居住情况、婚姻状况、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情况、时间等因素之后,积极情绪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干预组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得分,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正性体验,两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积极情绪干预较好,其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
  [结论]以趣味活动为主的积极情绪干预可明显缓解农村社区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增进其正性体验,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