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稷山高台花鼓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

作者: 刘倩
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导师: 王力蓉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山西大学
关键词: 高台花鼓;艺术特征;历史文化继承;民间舞蹈
摘要: 中国花鼓历史悠久,不同的省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就鼓来说,不同的地域对于鼓文化也不尽相同。高台花鼓作为一种具有中华特色的鼓种,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其发源地——运城稷山县,更是在山西民间舞蹈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稷山高台花鼓的历史文化继承中,它继承了最原始、最朴实的、最接近生活的原生态,即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原动态。在稷山逢年过节、赶庙会和闹红火时都会表演高台花鼓,它独具艺术风韵,在其艺术特征上以“高”、“险”、“疾”、“绝”而著称。稷山高台花鼓不论是在系鼓上,击鼓上,还是舞姿动作上都是丰富多彩,技艺超群的。尤其在技艺方面,将众多击鼓方式炫丽的结合在一起,不仅结合的技巧众多,表达形式也别具一格。在击鼓中,则还是以下拉上挑为主,结合搂鼓、掏鼓和拐槌让稷山高台花鼓使人眼花缭乱,引人注目。我们可以在保留原有风格特色的继承上注入新的内容。比如:在高台花鼓的道具板凳上寻求突破,从而缩减表演时搭垒板凳的时长,减少在高台上做造型时的不稳定因素,降低来回搬运中的不便;其次将沁水县土沃老花鼓中的“口衔鼓”融入到高台花鼓的表演中,这样将会使其在表演时更具观赏性、流动性、艺术性。
  与此同时还要将其引进课堂、抓经典、舆论导向、社交推广、积极组织青少年舞蹈。对于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推广,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保存,同样也能够在推广过程中,与多种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具有现代风格并独具特色的鼓文化。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