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

作者: 傅才武
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导师: 朱英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汉口;文化娱乐;现代化
摘要: 自1861年开埠,汉口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化都市的快速转进.伴随着汉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文化娱乐业也在这种社会的变迁、冲突中开始了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型.发生在文化娱乐业领域中所有组织结构的变化、观演关系的变革、经济理性的成长,乃至于对江汉平原文化艺术发展格局的影响,都包含在汉口都市近代化进程之中.在中国近代化的宏观视野下,汉口文化娱乐业的近代化进程被赋予了全新的解释和价值意义.本文认为,晚清汉口的崛起,已经完全不同于农耕时代江汉平原上诸如荆州、襄阳、鄂州等传统区域文化中心,它使整个江汉地区形成了以汉口为中心的辐射型的经济文化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江汉平原上传统艺术品种常规发展的轨迹,即由明清时期汉口与江汉平原上其它城市的并行发展模式,向集中发展模式过渡.江汉平原上流行的文化娱乐样式开始向汉口集中,而一些未能进入汉口、被排斥在近代都市进程之外的文化娱乐形式,则开始了其衰落和被淘汰出局的过程.晚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文化娱乐市场上引发了的激烈商业竞争.这种商业竞争对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娱乐品种而言是一种生存竞争,它使得近代都市中的文化娱乐样式以比在农业社会中快得多的"速度比"发生变化.某一种文化娱乐样式能否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受艺术品种本身艺术价值高或价值低所左右,它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文化特点、人口结构、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文化娱乐业作为汉口城市近代化的一个方面,在民国时期完成其由传统到近代的蜕变,主要表现为:利益理性的成长改变了传统的文化娱乐业管理价值取向,推进了文化娱乐业的运作方式的市场化、商业化,原来与古代社会中的特权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等级文化消费模式"发展成为以金钱而非身份等级为决定因素的近代"大众文化消费模式",文化娱乐业组织的"利润目标"代替了传统的"伦理目标".利益主体的形态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娱乐业的组织技术,加速了文化娱乐业组织形态的近代化,使具有近代行业组织特征的戏剧公会代替了具有祭祀组织性质的老郎庙会,近代经理制代替了传统的班主制.晚清到民国,政府对文化娱乐业的管理经历了一个探索和定型的过程.开埠之后,汉口的城市功能结构中生长出一些封建城市所没有的"公共领域".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作为"准公共领域",被纳入政府公共管理的范畴.民国政府对文化娱乐业的管理经历了一个由探索、试验、修正和逐步定型的过程.它的基本轨迹是,政府对文化娱乐业的管理是由"以禁为管"封堵型管理模式向以"内容审查",为特点的许可证管理模式发展.作为中国城市近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大众文化娱乐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轨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相伴随.文化娱乐业因兼有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商业价值)的双重特点,给人们测度中国都市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考察视角.从根本上说,文化娱乐业的发展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潜在空间,但大众文化娱乐固有的传播机制的市场化、文化接受的大众化、传播方式的直接性,使得作为一种"权力"的文化欣赏、文化传播和文化评论从特权阶层解放出来,这对于造就一种有别于封建正统文化、精英文化的近代市民文化传统,促进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成长发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