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河东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的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作者: 杨亮
专业: 体育教学
导师: 姜霞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
关键词: 花棍舞;体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鞭民俗;媒体宣传
摘要: 位于黄河中下游交汇处的河东地区,是黄河流域的发祥地,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中国文明孕育、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这里则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坐落在河东大地上的运城市以其雄踞于大河之东而得名河东。自古在此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把握机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鼓励河东人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利用旅游业的发展一起腾飞,提高河东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发展形成河东旅游特色,充分宣传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结合当地晋侯博物馆与汉朝开国元勋汾阳侯靳强墓的发掘及古文化的对外开放、华佗庙会和当地果园优势的崛起,把花棍舞民俗和花鞭民俗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开展丰富的河东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河东特有的风景名胜,例如:舜帝陵、普救寺、关帝庙等,系统地合理地开发像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这样有地方性、民族性十分突出的体育旅游活动,来实现河东民间体育的腾飞。本研究拟以探析花棍舞与花鞭舞具有的体育文化价值、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旨在为河东民间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本文运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依托河东文化为背景,对河东地区花棍舞与花鞭舞的发展进行探析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政府应增强对花棍舞与花鞭舞的关注度,加大资金投入。
  在面对社会关注小,资金投入少的现状下,政府有关部门应进行反思,加强对花棍舞与花鞭舞的宣传,提升其知名度。
  2、面临老龄化,年轻一代应肩负起传承责任。
  老龄化现状基本成型,年轻的一代应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担负起宣传、传承的使命。
  3、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设多渠道媒体宣传。
  转变宣传模式,在已有的宣传媒体上继续发掘新的宣传渠道,使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宣传主流渠道的核心。
  4、表演规模应不断扩大,表演次数应不断增多。
  表演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增加表演人数,扩大表演规模,增多表演场次,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
  5、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对当地花棍舞与花鞭舞民俗的认识。
  人们应全新认识花棍舞与花鞭舞的历史,了解这一民俗运动对现代生活的健身益处,以及从文化角度来讲,这一民俗在我国悠久民俗历史中的地位乃至未来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价值。建议:
  1、改变花棍舞与花鞭舞的运营机制,迎合市场发展。
  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在2000年以后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境。所以,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不断引入竞争和激励的机制,充分发挥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的教育、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吸引更多人们积极的参与。
  2、与当地旅游产业相结合,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道路。
  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应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河东民俗体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3、扩大花棍舞与花鞭舞的宣传途径,丰富其文化内涵。
  “文体搭台,经贸唱戏”也是一条值得借鉴的经验,结合当地晋侯博物馆与汉朝开国元勋汾阳侯靳强墓的发掘及古文化的对外开放、华佗庙会和当地果园优势的崛起,在开展炫丽多样的河东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把花棍舞民俗和花鞭民俗与其发展连为一体,走出特色之路。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