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静 |
专业: | 音乐 |
导师: | 杨瑞萍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曲阜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渔鼓坠子;音乐特征;传承创新;可行性;寒腔剧种 |
摘要: |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特有的民族民间戏曲更是有着千变万化的形态,纵观中华大地,北有气势宏美的京剧,南有腔调婉转的粤剧。在文化进程中,山东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富有“山东味”的艺术形式,而济宁鱼骨坠子就是这股“山东味”的曲艺形式的典型之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济宁渔鼓坠子,是山东济宁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古老的寒腔剧种。因为关于济宁渔鼓坠子的文字记载很少,笔者通过一年的田野考察,和对渔鼓艺人刘炳金先生的跟踪采访,取得大量一手资料。在考察的过程中,笔者运用调查问卷、访谈、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并学习演唱渔鼓坠子,对录音采取了记谱分析。 本论文从渔鼓戏的起源“道情”出发,采取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的方法,并与谱例相结合,对于济宁渔鼓坠子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特征、生存现状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图文并茂的对济宁渔鼓戏的曲式结构、唱腔、唱词、旋律特点、伴奏乐器和经典剧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对于济宁渔鼓戏的发展与创新方面,笔者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秉持尊重民间艺术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民间戏曲艺术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其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不同地区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都是当地劳动人民的结晶。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济宁人,希望通过对于济宁渔鼓坠子这门历史悠久的民间戏曲的研究,能够为这棵民间戏曲艺术体系的大树增枝填叶,从而对它的保护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