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朱芳芳 |
专业: | 文艺学 |
导师: | 杨智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广西大学 |
关键词: | 戏剧;艺术创作;主体意识论;陈亚先 |
摘要: | 戏剧创作主体意识肩负着表达戏剧精神内质的使命,在创作题材选择、艺术构思和舞台制作上的体现尤为重要。本课题以陈亚先在新时期的戏剧创作为基点,在考察其创作意识的人性价值观和人格冲突论上对戏剧的主体精神作尝试性总结。选取京剧《曹操与杨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丰富深刻的文学性和人性主题,也因为该剧在舞台实践和艺术实践上的独特魅力。从该剧自身特质上来看,其承载的对京剧的继承和开拓、对传统戏剧精髓的保留和对国际戏剧理论的尝试借鉴都体现了其深厚的以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为具体表征的主体意识表达。《无限江山》和《阎罗梦》的文本创作在戏剧创作主体意识的表达上相比《曹操与杨修》更具有现实人生的悲剧内涵和强烈的人文主义观照。通过对当下戏剧创作和发展概况的总览,本课题将“五四”戏剧启蒙精神作为当下戏剧精神重构的标榜。在当代戏剧启蒙精神的重构问题上,陈亚先戏剧创作的主体意识为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途径和方式,这对于戏剧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示范效果和启示意义。 本课题以陈亚先的戏剧创作作为切入点,第一章总览戏剧创作主体意识和陈亚先戏剧创作概况。第二章以《曹操与杨修》的文本创作为例,论析陈亚先戏剧创作的新风貌,从该剧对戏曲元素的运用、“海派”京剧的特点,以及在“剧”的特征上探讨其对传统戏曲的沿承、衍生和裂变。第三章以《曹操与杨修》的舞台实践为例,阐述陈亚先戏剧主体意识表达对现代理论和技巧的运用。第四章分别以《曹操与杨修》、《无限江山》和《阎罗梦》三部风格迥异的戏剧创作为例,探讨陈亚先戏剧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戏剧的“现代性”启蒙精神。第五章作为本课题的尝试性结论,以当代戏剧的创作现状为考察对象,对当下戏剧精神的重塑提出设想和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