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保护性耕作研究

作者: 汪一凡
专业: 农村区域与发展
导师: 刘目兴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农业科学;保护性耕作技术;生态效益;湿润地区
摘要: 近年来,沙尘暴的频发、土壤侵蚀严重的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长期采用简单粗放的耕作方式、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等等因素,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我国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经过长期的研发,我国北方保护性耕作体系已相对成熟。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多山,雨水充沛,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保护性耕作的合理利用与有效推广,能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促进生产增产。适合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利国利民农耕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出现,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的缺陷,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能够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和建设保障体系,对开展现代化的农业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的评述,了解国内外保护性耕作在中国南方湿润地区和北方的干旱地区的应用情况,然后对当前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系统的分析在南方湿润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生产效益,在参考和总结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在中国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我国北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与中国南方湿润地区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相比较,分析在中国南方湿润地区实现广泛发展保护性耕作将面临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研究中国南方湿润地区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以及实施保护性耕作在中国南方湿润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效益,提出适合在中国南方湿润地区的水土保持耕作方式。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