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河南传统游艺的源流及保护思考

作者: 唐婷婷
专业: 区域文化史
导师: 顾久幸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传统游艺;历史演变;文化保护;河南地区
摘要: 河南传统游艺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蕴含着丰富的中原传统文化,并在中原人的生活中扮演者寓教于乐的重要角色。优越的地理环境、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传说是河南传统游艺产生的土壤。其发展与中原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秦汉的发展期、魏晋的融合期、隋唐五代的大发展期、两宋的鼎盛期、明清的衰落期、民国至今的转型期。
  通过以说书唱戏为主的口头文学类、与节日庙会息息相关的舞蹈类、宫廷性质明显的竞技类、种类繁多的游戏类、民众普及广的杂艺类五个方面对河南传统游艺追踪溯源,笔者发现河南传统游艺活动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气息、明显的娱神色彩、军事战争的影子、儒家文化烙印的特点。时至今日,河南的传统游艺与现代游艺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其共性在于两者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交往功能与节日特征;其区别在于河南传统游艺活动逐步发生着变化:从娱神到娱人、从以娱乐为主向以商业为主转变。
  尽管河南的传统游艺活动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游艺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性。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的发展,人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转变,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工具的普及,传统游艺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风采,面临着或已消失、或已发生变化的境地。笔者以投壶作为个案研究,发现投壶在当今河南及其它地区具有“复苏”的现象。但人们对于投壶的玩法及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却并不十分了解,有的人将投壶视同于“套圈”,甚至有的人玩投壶是出于猎奇的心态。此外,部分学者依据投壶“复苏”的现象,认为只要对投壶的玩法、规则等加以创新势必流传下去。笔者认为对待如投壶类的优秀传统游艺活动,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风,主观意愿地谈继承与创新,而是要尊重河南传统游艺自身发展的规律,结合实际,尊重河南当地人的选择,有步骤有目的进行。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