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李斯特《b小调第二钢琴叙事曲》演奏研究

作者: 赵晓晨
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导师: 蔡韧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b小调第二钢琴叙事曲》;弗朗兹·李斯特;演奏风格;作品评论
摘要: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西方浪漫主义的领军人物。匈牙利重要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一生居住于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思想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作品形式多样化。他首创了交响诗体裁,首创钢琴独奏音乐会的形式,创作几乎涉及音乐领域的全部体裁,留下无数宝贵的音乐财富。
  他一生共写了两首钢琴叙事曲,《降D大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完成于1849年,在创作手法上来讲受到了肖邦的影响。《b小调第二叙事曲》于1853年创作于魏玛,受一则希腊神话的影响而写,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查尔斯·德·李纳日伯爵。与这首作品同年完成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相比之下叙事曲关注较少。
  《b小调钢琴叙事曲》描述的是席洛和黎安德的故事,从头至尾连接紧密,像完成了一场戏剧,有清晰的画面感,音乐主题素材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同时期的叙事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这首钢琴作品研究资料稀缺,本文借助可供查阅的资料、演奏经验、对比钢琴家的演奏,试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演奏技法等,希望可以对以后的演奏者或研究者提供一点借鉴参考。
  本文对李斯特b小调钢琴叙事曲的研究共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李斯特及其钢琴音乐
  这章主要阐述李斯特音乐创作的风格。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李斯特生活的时代背景,这对他音乐风格的产生有必然的影响。从时代背景下看待李斯特所受的影响,同时又客观的看待李斯特对社会的影响意义。二是李斯特本人的大致生活经历,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到他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了解他的创作理念,这对作品风格的掌握有很大帮助。
  第二章:《b小调钢琴叙事曲》创作研究
  这一章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目的,当了解到作品的艺术原型是则希腊神话后,就基本掌握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基调。第二,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解析,研究作品发展脉络,合理的划分结构对研究音乐元素的组成有直接影响。第三,对作品音乐元素的解析,探究作品的构成元素和音乐形象,把作品解剖为两给个主题元素,整个庞大的作品是经由主题素材的发展变型组织而成。经过这些研究,可清晰的掌握作品的内涵和组织脉络。为更好的为演奏作品作准备。
  第三章:《b小调钢琴叙事曲》的演奏研究
  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以前两章的研究成果为前提,对作品的风格、内容、创作手法都有了深入了解以后,系统探究作品的演奏技巧。首先以前章研究所得的三个基本主题为参照,分别对三个主题及其变形和发展性段落进行研究,阐述不同的音乐元素应采用的演奏技巧,并解决技术难点。将李斯特所用到的代表性的音乐元素分类,阐述它们在作品中产生的效果。第五部分是对乐曲中所有速度标记的研究,解析作者是如何将不同性格的主题融合在一起,在庞大的结构中,恰当的速度过渡是性格自然转换的重要载体。
  第四章:《b小调钢琴叙事曲》的演奏版本比较
  欣赏、学习钢琴家的音乐表达技巧,对提高演奏水平有很大帮助。本章选用两个参照版本,一个是齐夫拉,一个是霍华德,二人都录过李斯特钢琴曲集,被认为是李斯特作品演奏的权威,但他们在风格上有所差异。主要从演奏时间、踏板、强弱对比上简要探究,阐述形成不同风格的因素。
  结语:这是一首有颇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完美的展现了李斯特创作手法的戏剧性、交响性,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艺术特性,体现了李斯特的音乐创作理念。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