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以《青衣》英译本为例

作者: 薛瑞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导师: 苗正民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兰州大学
关键词: 文学翻译;文化过滤现象;英语语言;《青衣》
摘要: 一种文化能否发展,有赖于其能否通过翻译从他者文化和传统中获取新认识与理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读者的期待视界决定了读者对于文化异质的要求:他们一方面需要文化异质的保留;另一方面,过多的文化异质又会使得读者们无法接受译文。如何处理文化异质的问题也正是文化过滤所主要针对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过滤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同时也不可或缺。因此文化过滤在跨文化的翻译活动,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占据重要地位。
  文化过滤的研究能促进对文化多样性及独特性的认识,帮助扫除文化孤立主义。文化过滤得以引起注意是与接受美学的兴起紧密相连的。作为文学批评理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关键作用。接受美学的重要思想,如文学作品存在方式、期待视域、视域融合及审美距离都证明了这一观点: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关注读者需求。而产生于文化差异基础上的文化过滤也一直以翻译活动目的语读者的要求为导向。因此,从接受美学角度对文化过滤进行研究,能加深对文化过滤的理解,并且对译者在面对异国文化信息时选择某种翻译策略的原因和方式予以解释。从接受美学框架下研究跨文化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概念能从理论上及实践上加深对文化过滤的认识,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此外,《青衣》作为一篇中篇小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尤其是中国文学典故和京剧术语。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在译本中进行了大量的文化过滤,然而,在翻译研究中至今还没有任何对这本书的翻译案例分析。
  因此,本篇论文结合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对于青衣一书中译者为进行文化过滤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及相应策略在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层面的效果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译者得出了一些关于文化过滤的特点,产生源泉,包含方面,文化过滤策略的结论,并希望能以此对今后针对文化过滤的研究起到微薄之力。
  通过研究,本文对文化过滤现象的认识进行了归纳,同时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对于文化过滤现象的研究,以更好地推动跨文化间的交流。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