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晓文 |
专业: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导师: | 张文娟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曲阜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创作风格;性别观念 |
摘要: | 在中国文学史上,潘金莲形象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从问世起,就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水浒传》之后,有兰陵笑笑生的市井小说《金瓶梅》,还有像沈璟创作的传奇《义侠记》这样的“水浒戏”相继问世。在古典文学中,潘金莲都是以一个淫邪的坏女人的形象出现的,这个形象集淫荡、美丽、恶毒等种种特征于一身,被视为印证着“女人祸水论”的典型,潘金莲就是以这样一种“美而坏”的形象被定格于历史的尘埃中。直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欧阳予倩先生创作的话剧《潘金莲》中,她才褪掉了身上那层妖冶淫邪的色彩,摇身变成了一个敢于反抗封建伦理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新女性,由此,20世纪中国文学也拉开了重塑潘金莲形象的序幕。20世纪40年代,田汉创作了同一题材的京剧《武松》,虽然潘金莲在剧中不是主角,也不像欧阳予倩笔下那样个性鲜明,但可以看出,淫荡和杀夫之罪的弱化已经成为一种塑造趋势;80年代,魏明伦创作了荒诞川剧《潘金莲》,借她的遭遇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和文化内核进行理性反思。上述作品问世后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除此之外,自欧阳予倩的改写至今,对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命运故事进行改写重构的各类文体作品有20多部,贯穿了20世纪百年的文学进程,尤其是在8、90年代,涌现出了许多重写潘金莲故事的作品,如张宇的《潘金莲》、何小竹的《潘金莲回忆录》、阎连科的《潘金莲逃离西门镇》、李碧华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等等一系列小说,在这些小说中,潘金莲的故事不再局限于“清河县”,而是被放置在多种环境中,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也随之变成了内涵越来越丰富、性格越来越复杂的多面体女性。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潘金莲形象,可以发现,潘金莲形象的重塑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更迭紧紧相连、密切互动,并成为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风潮与性别观念一百多年来的沉浮变化。作家们对这一人物形象大多寄予了同情与理解,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对这一形象进行了去罪、去淫化塑造,潘金莲也因此从一个类型化的淫妇形象,演变成一个极具个性色彩和丰富审美内涵的女性形象。虽然囿于时代、性别、思维方式等因素,在重塑潘金莲的过程中,作家们还表现出种种局限性,并且在商业化的侵蚀下,消费潘金莲的现象也没能避免,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潘金莲形象的发展流变,依然能够反映出百年来中国人学及文学观念的进步,也体现了性别观念日趋现代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