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邓未 |
专业: | 中国古代文学 |
导师: | 李占鹏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
摘要: | 牵牛、织女最初作为星辰崇拜为原始先民们所敬仰,后来,才成为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主角流传至今。从先秦到汉代,牵牛织女的神话传说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传说故事才基本定型。《殷芸小说》是其雏形,它记载的故事情节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以后历代的牛郎织女故事多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演变。唐宋时期的七夕诗词异常繁荣,并且七夕风俗也在民间蔚为壮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俗文学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学体裁出现,这也为牛郎织女传说提供了不同的表现方式。 在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中,文人们开始关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把它作为题材写进文学作品中。比如,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中篇小说《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和清代初期文人邹山的《双星图》传奇。 此外,宫廷还有专门的七夕承应戏。清末的《牛郎织女传》是在吸收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文人写的章回小说.在京剧的繁荣发展下,还有与牛郎织女相关的京剧。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正是在历代的这些小说戏曲、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构成的,它们递相传承,迭加演变,共同推动着这个故事的发展演变。本文就是在整理、分析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的相关文学作品上,并且借助七夕风俗为佐证,试着理清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传说的流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