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夏默
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导师: 马云鹏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义务教育;京剧;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摘要: 2008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此活动在推广、教学过程中引起社会各届广泛议论和质疑。本文所关注的是“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实施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而探讨相关问题的对策。通过对北京、广州两地若干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调研,试图以具体调研结果及事例来说明:“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在熏陶、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长相关知识,提高以“文化多样性”为内核的艺术鉴赏力是行之有效,并应予以坚持。然而从各方实施的成效与反馈可以看出,师资是制约“中小学京剧进课堂”进一步有效推进的核心问题,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是阻碍“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符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发声的生理特点,剧目内容是否符合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接受能力,仍需要进一步科学、慎重的调查和研究;对于地方戏曲剧种较为突出的地区,将“京剧”作为唯一教学剧种是否适合“传承传统文化”的初衷,仍值得商榷。由此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应充分认识该活动的审美与文化传承功能,确立以体验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生理、心理学习能力为基础,尊重教学规律,并处理好与地方戏曲相结合的关系,最终实现通过“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培养“文化多样性”理解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