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敏 |
专业: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导师: | 梁星;马英红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山东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政府部门;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标准体系 |
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由于致力于经济建设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洪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近两年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雾霾现象,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容易导致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生态转移支付是政府解决由于生态服务溢出效应而引起的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生态转移支付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区域间资源和经济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地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改善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而随着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广泛深入的开展,与之相应的绩效审计工作却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很多地区的生态转移支付工作存在着资金滥用、环境保护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只有将绩效审计工作与政府的生态转移支付工作配套开展,才能做好对政府生态转移支付工作的评价监督和对生态转移支付的引导。本文通过研究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理论框架,建立较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选取典型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科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此部分主要对本文的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研究思路和框架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理论框架”,此部分主要分析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研究构建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内容,从社会、经济、环境和资金绩效等方面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标准”,对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过程中所需涉及的标准进行分析,为绩效审计提供凭证;第五部分“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实证研究”,运用模型对宁夏2007-2011年5年间的生态转移支付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宁夏政府生态转移支付提供理论参考;第六部分“结论和建议”,经过全文的分析,总结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提出适当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