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琴键上敲响的“花鼓”——瞿维《花鼓》与崔世光《花鼓》在演奏艺术上的对比研究

作者: 王乐乐
专业: 音乐学
导师: 黄红辉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瞿维;崔世光;钢琴音乐作品;民族气质;文化内涵;艺术创作
摘要: 瞿维先生的钢琴曲《花鼓》以及崔世光先生的《花鼓》是两位作曲家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并采用多种创作技法,创作出的两首具有浓厚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1946年,瞿维先生创作了《花鼓》,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之后的中国风格钢琴曲树立了典范。70年代末,崔世光先生揉和了山东的风俗文化,结合自身生活感悟,创作出了《山东风俗组曲》,《花鼓》取自组曲当中的第六首,作品呈现了一片锣鼓震天,欢歌笑语的热闹场面。
  笔者将通过研究瞿维先生以及崔世光先生的艺术生涯以及他们的钢琴音乐作品,剖析两首《花鼓》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以及在和声、体裁、旋律、调式等方面的创作特色,进而在理论上探索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的气质、神韵和文化内涵。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瞿维先生和崔世光先生以及他们的作品,剖析两首《花鼓》是如何将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在一起,进而探究中国钢琴艺术创作的发展之路,并结合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作曲家瞿维与崔世光的生活、主要代表作品,以及两首《花鼓》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分别阐述两首《花鼓》对方言、民歌、器乐、舞蹈等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
  第三部分:从曲式、和声、节奏、旋律等方面对两首《花鼓》进行深入的音乐分析,并在演奏技法方面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对两首钢琴作品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第一,在材料手法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第二,在节奏上的相似性与多样性;第三,在曲式结构上的统一性与独特性;第四,在和声手法上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第五,在钢琴演奏上的刚劲性与柔韧性。
  第五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研究瞿维先生的《花鼓》与崔世光先生的《花鼓》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