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对20世纪30年代《玲珑》杂志中的服饰信息研究

作者: 张旻
专业: 设计艺术学
导师: 卞向阳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华大学
关键词: 《玲珑》;女性期刊;服饰信息;审美理念
摘要: 《玲珑》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版的重要女性期刊,其包含的服饰信息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的“玲珑群体”在服饰品类、服饰观念和着装形象上的特点。《玲珑》中的服饰信息是中国服装史学领域用来研究民国时期特定女性群体服饰面貌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素材,有助于全面地展现民国时期各社会阶层服饰的复杂面貌,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民国时期服饰史研究的更加细致和重要的补充。目前未见有专门针对1931至1937年的《玲珑》中所包含的服饰信息的系统研究。本文以《玲珑》中的服饰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中的服饰信息进行收集,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和分类。然后综合运用比较、统计、分析、归纳等多种方法进行服饰信息的解读,展现《玲珑》中主要服装及饰品品类特征,分析典型服饰的流变,及其在“玲珑群体”中的特点。通过对典型女性的分析来体现杂志中不同身份的女性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在服饰品类、着装形象、服饰观念上的特点,及其对流行产生的影响。探讨《玲珑》与30年代服饰文化的关系。
  通过对《玲珑》杂志中包含的服饰信息的研究,主要得出:
  1、《玲珑》作为30年代具有较高服饰信息浓度的女性期刊,其中的服饰信息具有信息载体时间的确定性、人物身份的确定性、图片信息的丰富性三大特点。可分为文字类、图片类和图文混合类三种类型。
  2、“玲珑群体”是以女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群体,同时也涵盖了明星、名媛等社会中上层女性,对当时的服饰流行具有较大影响力。
  3、通过对每一年《玲珑》中旗袍流变的分析,及其与社会流行的比较,可以发现《玲珑》中的旗袍具有一下特点:知识分子的旗袍下摆经历了一个从短到长,再略微回缩的过程;1931~1933年的长短与社会流行的差异较大;及肘的中袖和不过膝的开衩高度为旗袍的主要特点之一;装饰上以朴素、简洁为主要特点,单色居多;知识分子的旗袍在符合社会流行大趋势的前提下,保留了其自身的特点;1935~1937年的知识分子旗袍与社会流行表现出较高的吻合度。
  4、《玲珑》中的服装品类包括:旗袍、中式上下两节制服装、中西合璧的改良式服装和西式服装,各品类的穿着搭配方式富于变化。
  5、《玲珑》中的饰品品类丰富,各品种在不同身份的女性身上体现出不同的特色。知识分子以朴素见长,明星名媛则以华美占胜。
  6、“玲珑群体”在整体形象上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标准,又有吸取了西方的审美特点。知识分子中既有华丽时髦的典型摩登女性形象,也有朴素端庄的进步女性形象,与明星名媛等相比变化更为丰富。
  7、《玲珑》中的服饰信息对西式服装品类及着装方式审美理念的引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它构建了发表各类服饰形象的公共空间,为各种不同的服饰观念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推进了30年代女性服饰观念的转变。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