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钢琴伴唱《红灯记》中三首唱段的和声研究

作者: 周明尧
专业: 音乐学
导师: 王日昌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钢琴伴唱;《红灯记》;和声分析;艺术价值
摘要: 钢琴伴唱《红灯记》创作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殷承宗等艺术家们为了挽救钢琴艺术所濒临的生存危机,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所创造出的全新艺术形式,至今广为流传。它是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原唱腔的基础上,根据原剧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在伴唱形式上加以改编的艺术作品,钢琴伴唱《红灯记》以唱腔旋律为主,在伴奏中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织体、节奏、色彩等方面的特点,不断地与单声部的传统乐器相结合,使和声适应了京剧的唱腔,从而在艺术史上开辟了钢琴伴奏京剧的先河。又因其高度的艺术性、观赏性,尤其是符合当时政治宣传的需求,曾一度被奉为现代革命京剧,并与八大样板戏等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典范,在文革期间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钢琴伴唱《红灯记》构建了西洋乐器之王与中国民族艺术之间的桥梁,不但融入了民族艺术的传统元素,还借鉴了欧洲古典和声理论、欧洲晚期浪漫派以及19世纪末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使传统艺术不断地推陈出新,与世界接轨。本文从钢琴伴唱《红灯记》的版本、内容等方面着笔,对作品的唱腔、和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作品所借鉴的和声风格、作品的理论意义及对现实的思考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