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狮吼记》故事源流考

作者: 张蕾
专业: 文艺学
导师: 郭全芝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狮吼记》;戏曲作品;明代时期;人物形象;历史背景
摘要: 《狮吼记》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汪廷讷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以惧内为题材的喜剧戏曲作品。戏曲评论家大都肯定了《狮吼记》的价值,但所见研究极少涉及该剧故事的源流考证。本文细致考察了《狮吼记》的故事源流,其故事素材呈现多源化的特点,体现了明末以汪廷讷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对妒妇现象的理解和应对,后世小说对《狮吼记》故事内容多有借鉴,相关折子戏的流传甚广。
  全文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四章正文和结语:
  绪论:首先介绍了《狮吼记》作者汪廷讷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以及《狮吼记》的版本、故事梗概和艺术成就。其次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重点梳理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学者对《狮吼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品内容介绍和艺术评价上,对《狮吼记》故事源流未见系统完整的考证和论述。
  第一章:《狮吼记》本事考。从《狮吼记》本事辨误入手,考证《狮吼记》本事为《容斋随笔?陈季常》记载的“河东狮吼”故事。追溯“狮吼”故事最早的原型及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最后对“狮吼”本意、“河东狮吼”本意及成语内涵、明代“河东狮吼”内涵进行探究,全面把握“河东狮吼”故事内涵。
  第二章:《狮吼记》多源故事考。《狮吼记》本事极简,汪廷讷杂采历史相关素材极大地丰富了《狮吼记》故事。其中悍妒故事中的“杖责”、“顶灯”、“束脚”故事;疗妒故事中的“变羊”、“游冥”故事;苏东坡故事中的“赤壁”、“雪堂”等故事;以及众多杂谈小故事皆有据可考。本文细致考校了有关《狮吼记》故事的诸多文献资料,明确了此剧的多源出处。
  第三章:《狮吼记》的丰富与创新。汪廷讷依据《狮吼记》本事,结合人物特点或情节需要,将过去只言片语的惧内小故事进行整理、丰富和创造性发挥,使故事愈加曲折详备。汪氏通过巧妙的结构、诙谐的语言与喜剧性格的刻画等手法渲染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寓庄于谐,冲淡了教化主旨。此外,汪氏在《狮吼记》故事中融入了儒释道和明末市民文化等多元思想,造成全剧虽以道德教化为主旨,但仍注重世态人情,表现出对悍妒妇的理解和同情。汪廷讷创作的《狮吼记》故事,是对中国千百年来悍妒妇故事的总结和升华,标志着“河东狮吼”故事的成型。
  第四章:《狮吼记》故事的流传。《狮吼记》之后,“河东狮吼”故事流传广泛。明代小说《醋葫芦》、《醒世姻缘传》,清代小说《疗妒缘》、《聊斋志异》、《连城璧》等有关惧内的小说都受其影响。《狮吼记》相关折子戏在当时和后世都广受欢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狮吼记》在戏曲舞台上再度焕发青春,昆曲、粤剧、京剧、越剧等剧种都在此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演出,将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赋予这个传统故事,为《狮吼记》故事的传承做出贡献。
  结语:通过对《狮吼记》故事源流的考证,使研究者们重新审视《狮吼记》在戏剧史中的重要地位,对故事的传承、发展和演变起到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