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和监测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是研究区域或全球尺度水文、气象、生态、水保等领域的基础数据。准确监测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和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是对其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估的基础。本文通过设置典型研究区,利用Landsat-TM和环境星数据,基于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其植被覆盖度。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植被覆盖度观测值与估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判定系数为0.92,表明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监测区域植被覆盖度是可行的。本研究将像元二分法改进模型推广至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和海河流域。利用差值法分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0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平均覆盖度增加了2.07%,其中吉林、山西、陕西和宁夏四省变化幅度最为显著,增幅分别达到27.37%、14.12%、9.29%和9.22%。该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雨量的增加,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出台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特别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贯彻实施。利用斜率法分析了海河流域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河流域2000-2007年,平原农业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fc介于0.6-0.8之间;永定河上游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fc小于0.3;近8年来,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只有东南部的部分农田及城市扩展区,植被覆盖度有所减少。对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当年3-8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687,绝大多数年份,两者的增减具有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