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愤怒的葡萄》的文学伦理学解释

作者: 杜薇
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导师: 黄开红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 美国文学;小说创作;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文学伦理学
摘要: 约翰·斯坦贝克是二十世界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愤怒的葡萄》,作为普利策获奖著作,是他最知名的小说,也是其最成功的小说。在这本书中,约翰·斯坦贝克作品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关心和对社会敏锐的观察,描写了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恐慌期间,美国中部各州的农民面临破产,以逃荒和斗争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随之伦理关系和伦理思想相继产生变化的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对《愤怒的葡萄》进行伦理学解读,并分析约翰·斯坦贝克的伦理观念。
  论文的引言部分首先就约翰·斯坦贝克的生平和《愤怒的葡萄》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做了简要的介绍。第一章关注的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理论依据,及分析这部作品的原因,并指出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愤怒的葡萄》的伦理环境。横行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平原上的干旱和可怕的沙尘暴将这个地方变成了不毛之地;整个美国社会都丧失道德价值观,仅仅追求物质主义,变得冷漠无情;美国中部居民由农民变成流民,伦理秩序和传统家庭体系开始解体。
  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愤怒的葡萄》中各主要人物的道德倾向。谬利固有的伦理观念让他从人类向动物和鬼魂的异化;汤姆的价值观念由自尊到自我妥协再到自我抗争,经历了一个循环。罗莎夏的自我觉醒体现在她变得独立、成熟和富有同情心,完成了自己的精神蜕变。第四章分析了约翰·斯坦贝克的伦理道德观念及这些观念对其创作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作品中,作家对弱势农民的尊重和同情和对强权资本的厌恶和憎恨。
  结论部分总结得出,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分析出《愤怒的葡萄》里,乔德一家的迁移是现实造成的悲剧,但是他们互帮互助的奉献精神是值得尊敬和颂扬的。约翰·斯坦贝克通过作品的描写,阐释人性关怀,仁爱,忍耐的美好理想。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