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雅菲 |
专业: | 中国民间文学 |
导师: | 陈建宪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当阳;关公信仰;关陵庙会;功能主义 |
摘要: | 关公信仰是中国最盛行的民间信仰之一。在当代,海内外华人足迹所到之处都有关公信仰,研究关公信仰在当代的发展形态,是了解中国当代民间信仰走向的一个极好标本。作为关公尸体埋葬地与最早显圣地的当阳,在关公信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把当阳关公信仰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探索当阳关公信仰随时代变动而产生的功能变迁,继而揭示变迁过程中的推动力量及功能持续发酵的深层次原因,并预测未来关公信仰的发展走向及类似民俗的发展前景。论文主体涵盖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方法。民间信仰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动态,既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需要。 第二部分,为研究当阳关公信仰的功能演变,笔者对这一信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作出了分阶段的梳理。将当阳关公信仰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明成化以前的信仰滥觞期,以心理蕴藉功能为主,主要有保平安、消灾患、显灵佑等作用;二是明清的信仰确立期,国家力量正式介入,主要起着社会认同和凝聚功能;三是民国年间至九十年代末,功能比较多元,除政治功能之外,还有组织功能,经济功能;四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信仰转变期,在此期间,当阳关公信仰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社会认同功能依然占据一席之地,文化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日益重要。 第三部分,着眼于关公信仰功能建构的主要推动力量,信仰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传承的主体。笔者在对湖北当阳关公信仰的文献以及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参与建构关公信仰的主要力量有普通信众、政府机构、关氏后裔和文化精英。他们表达各自诉求,从不同侧面对关公信仰施加影响,使之最终呈现出当下的表现。 第四部分,在当阳关公信仰的功能变迁中,社会各阶层从中各取所需。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的进步,有些功能会逐渐被淘汰,有些则会被强调凸显,这是一个逐渐调适的过程,顺应信仰本身的发展规律。这一部分重点阐释了当阳关公信仰的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信仰类民俗的发展两块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