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宅门》成功元素的分析

作者: 姚浩然
专业: 戏剧与影视学
导师: 王志敏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大学
关键词: 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风格;民族化元素;人物阐释
摘要: 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创造21%的收视率,荣获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的电视剧,它就是由郭宝昌编剧并导演的《大宅门》(第一部)。这部电视剧不仅挽回了央视播放《笑傲江湖》的尴尬,而且一度超过了之前《雍正王朝》创下的最高纪录,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也成为电视剧史上的一部难得的经典!而后,郭宝昌快马加鞭,又于2002年创作了《大宅门》的第二部,将整部剧作完整、充实。时至今日,回首这部经典之作,依然会发现其熠熠闪光的亮点,深深启迪着中国当今乃至以后的电视剧创作。
  那么本文就是超越其表层因素,深入到更深层次来探讨《大宅门》火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其火热的场面。这不仅仅为《大宅门》本身的火热找到了答案,更为我国影视作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上的参考。不是我们民族的不行,而是挖掘的方向、方式不对。《大宅门》证明,只要方向对路,民族的也会大放异彩,并非只有外国的月亮才是圆的。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不仅仅针对《大宅门》故事层面进行文本性梳理,更是深入到作品内在的思想层面以及其火热原因的社会层面进行综合性论述。阐释了在悠长的历史跨度中大宅门和百草厅的荣辱兴衰以及民族化元素在剧中的运用,并通过具体人物阐释了影响人物命运归宿的因果关系。可以说,本文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其中涉及到历史研究、京剧研究、服饰研究、传统礼教研究等等领域。丰富和扩大了研究领域,能够为该剧的分析提供一个全面的详实的参考依据。
  当然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归纳出《大宅门》的优点,能够为我国电视剧创作提供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从而指导今后的影视剧创作。但是文中也比较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剧的一些缺点,从而警示今后电视剧创作,为之提供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借鉴。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