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地区春季风沙观测研究

作者: 胡文峰
专业: 自然地理学
导师: 何清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
关键词: 气象因子;风沙观测;土壤风蚀;数据整合
摘要: 本文利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地区春季地面风蚀起沙观测数据,对该区春季风沙天气下的气象要素变化、风廓线、风沙流结构等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
  (1)当沙源区大气高温干燥,地表高温低湿,气压下降,风向进行大范围调整并风速开始增大时可能是沙尘暴来临的前兆。沙尘暴过程中风速和风向都相对稳定,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明显下降,地温下降较慢,土壤湿度略有上升,在起沙过程中,风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2)自由风和风沙流廓线经拟合都以Z=A*EXP(-U/T)+Z1形式分布,风沙流拟方程合更优,风沙流速度在0-20cm高度层内变化比自由风显著。风沙流结构中,输沙率在垂直方向呈明显的“象鼻”现象;在20cm高度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各高度的输沙率百分比呈波动增大趋势,超过这个高度,随高度增加各高度输沙率百分比变小,风沙流中含沙量主要集中在离地面的20cm以内高度。在近地面20cm高度层内,颗粒浓度和颗粒能量都有随高度增大趋势。风沙流在垂直方向上,高度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风速越大,平均粒径变化越大,风速越小,平均粒径变化越小。风沙流中跃移沙粒输沙量的空间分布与风向频率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蠕移输沙量的方向分布比较复杂,同风向有显著的差异。
  (3)2m高度的临界起沙速度约为4.55m.s-1,临界摩擦速度约为0.30-0.40m.s-1,地表平均粗糙度约为0.942mm,摩擦速度受风沙的影响,同风速呈正相关,同时摩擦速度影响着风蚀起沙量的变化。
  (4)计算了2011年4月5日的一次沙尘过程的顺风沙通量和垂直沙通量分别为1.7E-02kg.m-1.s-1和1.38E-07kg.m-2.s-1,顺风输沙量比垂直输沙量大几个数量级,在沙尘过程中是以顺风方向输沙为主。
  (5)拐子湖地区4月份地表温度,空气温度和风速是该地风蚀起沙的首要因子,对风蚀起沙的贡献率较大;次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和地表的含水量,在防治风蚀起沙的过程中不可只注重风速而忽视其他因素因素。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