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舒伯特艺术歌曲《岩上牧人》之研究

作者: 招阳
专业: 音乐学
导师: 黄明水;明水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 舒伯特;艺术歌曲;《岩上牧人》;演唱技巧
摘要: 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奥地利作曲家,生于1797年1月31日一个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于1828年11月19日逝世.幼时,舒伯特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其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此时即显现出来.舒伯特一生穷苦,而为人类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巨大的,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0部交响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岩上牧人》、《纺车旁的格丽卿》等,以及三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死》.舒伯特既是浪漫主义音乐初期的代表人物,也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人物.以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创作形式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一个特点,也是舒伯特创作的特点.舒伯特600多首艺术歌曲中,歌词选自歌德的诗有67首,席勒的41首,海涅的6首,还有其他著名诗人的诗歌.他的歌曲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对艺术和爱情的赞美,也有大量表达内心痛楚、凄凉孤独的情景,还有祈求上苍的等等,舒伯特的这种创作特点对后来的作曲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歌曲在德国被称为lied,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一种歌曲体裁,通称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歌词采用较为著名诗歌,以表现人的情感与内心为主,他的创作手段和技巧开始增加难度,钢琴伴奏在其中开始扮演不可缺少且十分重要的作用.歌词是艺术歌曲创作的主要来源,作曲家通过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入旋律和配器的创作.舒伯特将艺术歌曲这个被人们轻视的体裁,发展成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并将其提高到与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等体裁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以后作曲家歌曲的创作开辟了道路.艺术歌曲《岩上牧人》(The Shepherd on the Rock)是舒伯特最后一部作品,也有人称他为“天鹅之歌”,是一首值得深入研究的优秀作品.它是一首抒情的、令人痴迷的、生机勃发的歌曲,使用了单簧管和钢琴来做伴奏是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长长的器乐引子中,以单簧管来表现牧羊人的号角,而在歌曲中,为女高音写有非常华丽和灵活的花腔唱段,以一连串高昂婉转的花腔乐句,来象征春天的来临.文章通过对《岩上牧人》的曲式、和声、女高音与钢琴伴奏及单簧管的演奏特征及单簧管、钢琴、人声三重织体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让演唱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作曲家融入作品中的独到艺术见解和对人生深深的眷恋,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舒伯特作品的风格和类型拓展了视野.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