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延慧 |
专业: | 自然地理学 |
导师: | 史玉光;何清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新疆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沙漠地区;地表辐射;能量收支;涡动相关法;绿洲过渡带;陆-气作用 |
摘要: |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2011年1~12月辐射收支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2009年8~10月能量收支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肖塘地区地表辐射和能量收支的特征,重点分析了典型天气型收支的差异性,揭示了沙漠绿洲过渡带陆-气相互作用的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 (1)分析辐射收支各项的年、日变化规律。辐射收支平衡中,总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净辐射的年总量分别为:5441.3,1446.3,7432.3,9596.8和1766.9MJ.m-2。辐射收支各项的月总量除净辐射和长波辐射于6月达到最大值外,其余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总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净辐射依次为671.76,172.7,974.5,1243.3,224.6MJ.m-2。一年中总辐射瞬时最大值均未超过太阳常数,最大值为1329.6W.m-2,出现在6月18日12时。 (2)利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肖塘地区的湍流通量,分析了湍流通量、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在能量收支平衡中,8月的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净辐射的平均日总量分别为4.2,0.7,0.1,5.9MJ.m-2.d-1。8月白天,净辐射的分配情况为:感热通量52%,潜热通量6%,土壤热通量16%,能量不平衡率为26%;8月夜间,净辐射的分配情况为:感热通量53%,潜热通量3%,土壤热通量6%,能量不平衡率为38%。 (3)典型天气下的能量收支中,晴天时,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峰值分别为244.2,44.9,122.6,414.2W.m-2;阴天时,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日较差分别比晴天减少了7%,18%,38%,6%;扬沙时,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净辐射日总量依次比晴天减少了30%,45%,90%,38%。沙尘暴时,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的日较差分别是晴天的90%,81%,87%,83%。 (4)8月肖塘的总体输送系数 CD平均值为4.5310-3,CH为2.2310-3。10月 CD、CH平均值分别为4.2310-3、1.6310-3,CD、CH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显著,都是夏季大于秋季,白天大,夜间小。 (5)肖塘地区地表反照率冬季较大,夏季较小,反照率年平均值为0.27,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0.3)仅低10%,远高于绿洲。有、无积雪覆盖的地表反照率分别在0.25~0.56和0.22~0.30之间变化。反照率随着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减小,并且当太阳高度角大于15°时地表反照率基本上趋于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