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尘暴形成与治理探究

作者: 李韶星
专业: 历史学;世界史
导师: 孙颖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沙尘暴;南部大平原;罗斯福政府;生态环境史
摘要: 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史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历了自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之一。沙尘暴在30年代频繁不断地侵扰着美国南部大平原地区。由于南部大平原大量的表层土被沙尘暴吹走,所以沙尘暴在这个地区制造除了一个尘暴碗区,也带来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尘土飞扬的十年。在时间上,沙尘暴与经济危机结伴而来,无疑雪上加霜,给当地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的打击更大。面对沙尘暴的来袭,罗斯福政府动用国家力量,开展了上百万人参与的治理沙尘暴的活动。政府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治理沙尘暴的措施,最终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战胜了沙尘暴,度过了灾难的十年。
   本文探讨了沙尘暴发生的自然原因,结合南部大平原开发的历史,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人为因素,并对沙尘暴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体性分析,揭示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的活动所导致,人为因素才是这场灾害的根源,自然因素只是次要的。同时,文章也对罗斯福政府治理沙尘暴时所运用的各种手段和措施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并对整个治理活动进行了总体性的考察,分析出了政府治理活动中的“利”与“弊”,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明显的缺陷。同时,也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借鉴意义。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