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沙尘天气是干旱、半干旱区及邻近地域的一种恶劣的灾害性天气。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的出现频率上升、发生时段延长,且波及的地域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强烈的沙尘天气不仅对沙尘源区的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而且对下游经过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由于发生沙尘天气时大气颗粒物浓度急剧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以及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利用甘肃省武威市2004、2005年3~5月份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日门诊资料,2004年3~5月份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浓度资料与同期武威市的气象和气态污染物资料,采用时间序列方法构建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就沙尘天气及其颗粒物对我国沙尘天气高发地区居民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影响展开研究,并较全面的分析了沙尘天气及其颗粒物的健康影响效应。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沙尘天气发生时,气温、相对湿度有下降趋势,但与非沙尘天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气压改变甚微,气态污染物SO<,2>、NO<,2>质量浓度变化也不大,且均未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风速及大气颗粒物(PM<,12>、PM<,2.5>)质量浓度(24 h均值)显著升高,不同沙尘天气下的增高幅度依次为:沙尘暴天气>扬沙天气>浮尘天气。
(2)扬沙天气和沙尘暴的发生均与暴露居民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相对危险度(RR)的增加有联系,且表现为滞后效应。沙尘暴的影响大于扬沙天气。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既有年份差异又有性别差异。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可能与上述呼吸、心血管两大系统中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相关,其原因可能与沙尘天气发生时颗粒物浓度骤然增加有关。
(3)沙尘天气颗粒物可引起暴露居民多种呼吸疾病(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IJRTI)、肺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和多种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门诊人数增加,且表现为滞后效应。颗粒物(PM<,10>、PM<,2.5>)浓度与呼吸及心血管疾病门诊相对危险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男性与女性居民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多种疾病日门诊RR随沙尘天气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研究结果表明,沙尘天气,尤其是沙尘暴,会对人体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这些结果为今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