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中国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 纪璟峰
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导师: 顾东风;黄建凤;陈纪春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成人首要的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以及超重或肥胖等。虽然国内外已有关于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但是缺乏在中国成年男性中超过20年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结果。此外,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发现,高血压家族史和父母亲高血压史的流行率高,父母亲高血压史是否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父母亲高血压史能否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作用等问题都有待于研究。
   本研究在我国的2个心血管疾病前瞻性队列(首钢男性工人队列,第三次全国高血压调查随访研究队列[China National Hypertension SurveyEpidemiology FolloW—up Study,CHEFS])中探讨上述问题。首钢男性工人队列的研究对象是首都钢铁公司的5,137名,年龄在18—74岁的男性职工。对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平均20.84年的随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的作用。另外,本研究使用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随访研究队列,探讨父母亲高血压史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1999—2000年对全国17个省的169,871名年龄等于或大于40岁的成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年。全部研究对象被分为5个组,无父母亲高血压史组、父母均有高血压史组、仅父亲有高血压史组、仅母亲有高血压史组和未知组,探讨三种不同的父母亲高血压史亚型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9(390.0—398.9,401.0-429.9 and430.0—438.9)定义心血管疾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父母亲高血压史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首钢男性工人队列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吸烟、超重和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每上升20 mmHg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比(Hazard Ratio HR)为1.63。每天吸烟等于或大于一包的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3倍。血胆固醇每上升20mg/dl和BMI每上升一个单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13(95%可信区间,1.04—1.23)和1.06(95%可信区间,1.02—1.09)。与高血压、吸烟、超重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心血管疾病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9.2%,29.4%,7.7%和4.8%。我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需要继续加强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和预防。
   CHEFS队列结果显示,中国40岁以上成人中,报告有父母亲高血压史的人占全队列的11.3%(12412人)。有父母亲高血压史的人平均BMI和平均血压更高。有父母亲高血压史的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是无父母亲高血压史人的1.3倍。在调整了基线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与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地区(南方/北方)和居住地(城市/农村)后父母均有高血压史组、仅父亲有高血压史组、仅母亲有高血压史组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男性1.32(1.03—1.70),1.19(O.96—1.39),1.32(1.13—1.54);女性1.42(1.05-1.91),1.20(0.96—1.49),1.25(1.05—1.48)。并且舒张压作为调整变量的多因素分析中,也得到相似结果。
   本研究证实父母亲高血压史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可能成为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