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解偶联蛋白2基因联合变异与肥胖关系的研究

作者: 邹恒昀
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导师: 李莹;陈祚;李贤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关键词: 肥胖;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解偶联蛋白2;联合变异;相关性分析
摘要: 第一部分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解偶联蛋白2基因联合变异与肥胖关系的研究
   背景肥胖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且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防治肥胖已成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环节之一。肥胖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遗传因素在肥胖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涉及到能量消耗或能量摄取的基因可能与肥胖的发生有关,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基因与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均属于影响能量消耗的基因。ADRB2和UCP2通过不同的生物学机制共同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他们的代谢通路中存在相互调节机制,提示这两个基因多态性间可能存在的联合效应,可提高肥胖表型发生的概率。目前关于ADRB2Arg16G1y及UCP2—866G/A多态性与肥胖关系的研究结果多不一致,且专门针对ADRB2Arg16G1y和UCP2—866G/A多态性的联合效应与肥胖关联的研究还较少,国内也没有大样本自然人群的研究报告。本文选择北京石景山和山西盂县两组自然人群探讨这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肥胖关系以及它们的联合效应,同时探讨了行为因素对上述基因与肥胖关系的影响。
   目的:了解我国两地自然人群ADRB2Arg16G1y位点和UCP2—866A/G位点多态性的情况;探讨这两个位点多态性在引起肥胖相关表型的改变时是否具有联合效应;探讨这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行为因素是否会共同影响肥胖的发生。
   方法:2004年和2005年,对山西省盂县人群和北京石景山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对象包括山西盂县和北京石景山2组队列人群,年龄56±10岁。完成现场调查者共3753人,应答率为84%,其中有ADRB2Arg16G1y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者3413人,有UCP2-866A/G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者3701人,两位点结果及其他相关资料完整者3365人。排除癌症,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后的3138人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病史及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行为资料。使用盐析法提取DNA,使用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使用DNA MassARRAY技术检测两位点基因型。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值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间肥胖指标的差异。分类变量用频数表示,组间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间肥胖患病危险的差异,双侧P<0.05为为统计学显著性标准。
   结果:
   1.ADRB2Arg16G1y位点和UCP2—866A/G位点的分布情况ADRB2Arg16G1y位点AA,GG及A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8,0.158和0.474,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男、女性基因型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18)。UCP2—866A/G位点AA,GG及A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18,0.284和0.498,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男、女性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关联的分析
   男女性 ADRB2Arg16G1y位点三种基因型间肥胖相关指标及行为因素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四种不同协变量组合的GLM模型中均未发现ADRB2Arg16G1y位点不同基因型间及不同等位基因型间BMI和腰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均未发现 ADRB2Arg16G1y位点多态性与肥胖及腹型肥胖的发生有关(P>0.05)。
   3.解偶联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关联的分析
   男女性UCP2—866A/G位点三种基因型间肥胖相关指标及行为因素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LM调整全部协变量后在男性对照组(BMI≥28kg/m2)中发现AG基因型有更大的BMI(P=0.032),在男性肥胖及腹型肥胖组四种不同协变量组合的GLM模型中均发现UCP2—866A/G位点不同基因型间腰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中均未发现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间BMI的差异。在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发现UCP2—866A/G位点多态性与肥胖发生有关(P=0.019),但与腹型肥胖发生无关(P>0.05),女性中未发现UCP2—866A/G位点多态性与肥胖及腹型肥胖的发生有关(P>0.05)。
   4.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解偶联蛋白2基因联合变异与肥胖关联的分析男女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解偶联蛋白2基因不同基因组合间肥胖相关指标及行为方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四种不同协变量组合的GLM模型中均未发现ADRB2Arg16G1y和LJCP2—866A/G不同基因型间及不同等位基因间BMI和腰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均未发现ADRB2Arg16G1y和UCP2—866A/G点多态性的联合作用与肥胖及腹型肥胖的发生有关(P>0.05)。
   5.在男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均未发现ADRB2Arg16G1y位点、UCP2—866A/G位点以及ADRB2Arg16G1y和UCP2—866A/G位点多态性的联合作用与体力活动、吸烟饮酒存在交互作用会增加肥胖及腹型肥胖发生风险(P>0.05)。
   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自然人群中ADRB2Arg16G1y位点多态性与肥胖有关。男性中发现UCP2—866A/G位点多态性与肥胖率有关,与腹型肥胖率无关;女性中未发现UCP2—866A/G位点多态性与肥胖及腹型肥胖的发生有关(P>0.05)。男女性中均未发现UCP2—866A/G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间与BMI有关,但男性肥胖及腹型肥胖组中均发现 UCP2—866A/G位点不同基因型间腰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UCP2—866A/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男性肥胖者脂肪分布的位置有关。
   未发现ADRB2Arg16G1y、UCP2—866A/G及两位点多态性与行为因素对肥胖及腹型肥胖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