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孔静 |
专业: | 美学 |
导师: | 张敏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郑州大学 |
关键词: | 浚县泥塑;审美价值;图腾崇拜;美学特征 |
摘要: | 泥塑艺术发源于古老的中国,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之一。浚县泥塑得古风土俗侵润,经百姓世代锤炼,形成了地域性颇强的造型模式,是民间艺术的绚丽瑰宝,是浚县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其表现手法率真而朴实,稚拙而有情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寄托了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远古的文化气息和浑厚古朴的审美品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浚县泥塑来源于日常生活,具有热烈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是时代和文化的反映,与劳动人民的信仰、风俗、传说有着深厚的渊源。本论文将从信仰、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深入分析浚县泥塑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征,并从中思考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等方面进行择取;如何古为今用,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和艺术家个性、富有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民间泥塑作品。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浚县泥塑艺术审美观念形成的背景。通过它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背景两个方面分析中原农耕文明对浚县泥塑的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探寻泥塑艺术内在美学意蕴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浚县泥塑的题材内容和工艺制作。首先对浚县泥塑的题材内容进行简单分类介绍,表现出其形式上的多样性。接着泥塑的制作流程,包括取土、捏制、烤胚、彩绘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技法的归纳总结;第三部分:浚县泥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从浚县泥塑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由形式上的造型、图案、色彩深入到内在的图腾崇拜、生命意识的美学意蕴,由表及里剖析其审美特征;第四部分:浚县泥塑艺术的发展现状与传承保护。指出浚县泥塑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从拯救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场提出相关解决意见,使浚县泥塑艺术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