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聂建顺 |
专业: | 专门史 |
导师: | 陈锦晓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中原工学院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民间信仰;人文关怀;古庙会;神灵崇拜 |
摘要: | 河南在中国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当地的民间信仰活动也在秉承这一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受众群体广泛、各色活动丰富多彩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倾斜,各地在积极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挖掘本地的特有资源,大打以文化为中心的“软件”牌,这就为现世社会民间信仰的复兴、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作为豫北殷商遗风代表的浚县古庙会更是借助这一东风获得长足发展,它不仅申请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的一员,而且也越来越吸引周边省份的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影响外,庙会本身所承载的神灵崇拜才是其生命的泉源,而这一切更是建立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嬗变、筛选的基础之上。神灵崇拜作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它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分量以及影响他们的心理架构、价值取向、性格特征,是走进他们的一个很好方式。只有对其内部所隐含的结构特性进行深度挖掘、合理诠释与科学剖析,才能对它有更加切合实际的认识,也才能更好的促其健康发展。而这种深层结构特性概括起来就是民间信仰自身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它以“主生”、“人本”等思想为内核,以重视生育、善待生命、慎终追远等观念为表现形式,这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家正祀、社会变迁、利益链接、社区发展、国家社会、宗教生态等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互动与制衡。在此基础上,民间信仰所代表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与对话,而它继续存留所表达的现代意义也为我们更好认识和揭示其人文诉求这一本质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总之,以浚县古庙会神灵崇拜为切入点,通过它与其他社会元素之间关系的细致研究,不仅能够把握人文关怀这一信仰内核,而且也为认识河南乃至整个华夏文明提供了一个基点,这同样是中华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