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魅力拉魂腔——对“泗州戏进课堂”在泗城一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陈婷婷
专业: 学科教学(音乐)
导师: 唐瑰卿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河南大学
关键词: 泗州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戏曲文化
摘要: 现今,在中国不同文化强烈碰撞的二十一世纪,戏曲因其揉和了大量的古典元素、文化元素被誉为“国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戏曲艺术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为了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保护国粹、普及国粹、弘扬国粹的重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基础教育的肩上。愈是“本土化的东西”,往往也愈是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充分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让学生从小接受本土音乐的熏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乡土音乐文化的丰富与博大,重新认识本土音乐的价值,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建立起符合本民族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为了把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更好的为我们的文化生活服务,教育部从两年前就在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中小学试点推广京剧进课堂。京剧可以进课堂,地方戏也一样可以进课堂。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方言声腔、风土民俗差异很大,地方戏种类繁多。地方戏既是一种地方的戏曲艺术,更承载着深厚的区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内容。在这种大形势下,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就积极鼓励全区各地把地方剧种引入课堂。在条件成熟的学校先行试点,实施“泗州戏进课堂”活动,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逐步普及泗州戏的教育,要让它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地处泗州戏发源地的泗城一小,就是试点之一,泗城一小坚持推举戏曲进课堂,并且成功地组建了少儿艺术团,学唱泗州戏。
   开展“戏曲进课堂”课程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戏曲文化,还有利于开发和利用乡土戏曲资源,让学生喜欢这些乡土音乐,从而使宝贵的乡土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