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民俗文化对新农村住宅的影响研究——以关中六营村为例

作者: 秦娜
专业: 建筑设计及理论
导师: 李志民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关键词: 民俗文化;新农村建设;关中地区;农村住宅
摘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陕西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一村一品”干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发展“一村一品”即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陕西关中的广大农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因此,建设好关中民俗文化特色村落,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陕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凤翔泥塑这一民俗艺术遗产在关中地区并不少见,其产地六营村作为在传统民俗文化影响下的村落的一个片段,以传统传承下来的民俗手工艺为依托,以生产小组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这种以传统民俗工艺为前提的生产生活模式势必会对村庄居住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关中凤翔县六营村的传统住宅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理论,并结合社会学、人文地理知识理论,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以及大量的住宅建筑测绘,结合类型学的比较方法对这一村落的形态特征、建筑的空间构成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研究的方面主要包含三部分:首先,对本文所研究的民俗文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阐述了当前对传统民俗艺术保护的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对关中民俗文化与民居建筑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文化与建筑的深层关系。其次,通过对陕西省新农村政策的学习研究,走访调研了关中地区新农村示范点,重点选取了三个关中特色村落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初步探索特色村落建设的共性发展思路。同时选取了典型的民俗文化特色村——凤翔六营村进行深入调研,归纳总结出现有住宅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住宅新的变化与要求。最后,结合六营村新农村住宅设计实践的总结,为建设关中地区即能保护和延续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又能够适应当前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特色新农村住宅探索设计思路。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