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以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为例

作者: 芮旸
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导师: 张沛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关键词: 干旱区;城镇化发展;适宜模式;规划策略;呼包鄂地区;内蒙古
摘要: 城市是一个开放程度极高、依赖性很强的系统,它与周边环境和区域经济发生着相互作用。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人口迁移、景观变化、产业集聚、生态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城镇发展进程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呼包鄂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地处河套平原绿洲区,西邻我国北方沙尘暴的5大源区之一一鄂尔多斯高原区和巴丹吉林沙漠,南接毛乌素沙漠,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加之能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污染,使得呼包鄂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矛盾十分突出。
   本文以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约束为研究出发点,以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干旱区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解析和综述;通过对呼包鄂地区生态安全水平研判、经济社会系统发展态势评价、城镇化驱动因子和基本特征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呼包鄂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效应;引入耦合概念,对呼包鄂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约束下的呼包鄂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与相应规划对策,以寻求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力图为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路径选择研究做出一定的创新工作。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案例解析,对绿洲PRED协调发展模式和节约型城镇化模式这两种干旱区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综述;对位于东部河套平原绿洲区的呼包鄂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生态安全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发展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指出呼包鄂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交互影响的耦合类型及耦合阶段,丰富了绿洲城镇化理论;提出了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约束下的呼包鄂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适宜模式及规划策略,可为同类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