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志安 |
专业: | 音乐学 |
导师: | 王耀华;乔建中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福建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京胡伴奏艺术;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美学高度;审美特征 |
摘要: | 该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首次对传统京剧时期京胡伴奏艺术规律作一次多层、全面的揭示:首先,对京胡自身形制构造发展、成熟的过程,以及京胡在京剧皮黄腔伴奏乐队中"主奏地位"确立的历程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梳理;在对京胡历史沿革的考察过程中,初步解答了京胡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独特的形制构造、以及能够成为京剧剧种风格代表的"主奏乐器"的原因.其次,深入分析了京胡伴奏音乐的宫调、技法、一般形态特征以及个性流派风格等京胡伴奏音乐形态层面艺术规律的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这些艺术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产生的原因.并且联系京胡伴奏的艺术实践,探讨了京胡伴奏音乐形态规律的运用与艺术表现需要之间的密切联系.再次,作者在传统已有的琴师传记资料的基础上,以较大的篇幅对传统京剧中琴师的职能、以及琴师自身进行了多维分析.最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美学高度来揭示京胡伴奏艺术最为突出的"主奏性"和"程式性"等审美特征.进而推绎出:京胡伴奏艺术中"主奏性"和"程式性"这一对共生的审美特性,在传统戏曲伴奏艺术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